方燕玲會計師專欄
提到家族治理的「治理」這兩個字,就會聯想到公司治理牽涉既嚴肅又複雜的法律。在商業領域中,公司治理框架應確保「即時、準確」披露與公司有關的所有重大事項,包括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所有權和治理。尤其對公開發行公司而言,其治理方式隨時都會受到企業利害關係人的密切關注。然而,家庭的家族治理,屬於家族內部事務,係對於自己家族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共同決策。因此,我們可以把家族治理更簡單的理解為,「家族成員為家族事務共同做決策」。我們可以借鑒公司治理,並選擇其中可以適用於家族決策的部分,來作為良好家族治理的參考標準 。
從國家的憲法、企業的公司治理再到家庭的家族治理,每個群體都會就“誰有權為集體做出哪些決定”達成協議,可能是明示或暗示。我們發現觀察其他社會群體的治理方式,對家族如何“運作”,如何共同決策,是有幫助和啟發的。在商業領域,公司治理框架應確保及時準確地披露與公司有關的所有重大事項,包括公司的財務狀況、業績、所有權和治理,好的治理方式一直是各類企業和發展組織研究的。我們可以藉鑑公司治理,並選擇其中可以適用於家庭群體的部分,作為良好治理的標準 。
根據經驗認為家族治理應該遵循三個關鍵原則:透明度、問責制和參與度。家庭中缺乏信息共享是成員之間不信任和衝突累積的最常見原因。借鑒公司治理的標準,那麼“透明度”應被視為重要的家族價值觀,其中共享財務信息尤為重要。強調良好治理第二個“普遍”原則是“問責制”,有如“董事會對公司和股東的責任”,最後必須家族成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整的運作家族治理體系 。
首先如何啟動家族治理?多數會選擇從起草基本協議開始。在國家層面,這通常是一部憲法。在商業層面,一個基本的治理框架要有明確公司章程和附則。簡單來看,企業有股東(好比整個家族),他們對董事會的選舉(和罷免)進行投票,然後由董事會決定僱用(和解僱)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在家族層面,會是如公司董事會職能的家族委員會,家族委員會將由家族成員選舉產生,就像股東選舉董事一樣。然而誰有資格成為董事會成員?就必須制定規則,例如,每一任的時間,被選舉的資格,不得擔任或必須解任的特別條款等等。此時,家族可以借助經驗豐富的外部顧問,協助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理體系。
家族憲章或稱家族契約,甚至家族使命或價值觀。許多家族在接受建立家族憲章的想法後,會經歷一個漫長且反覆修正的的討論過程,過程中要求家族成員自己起草的有兩部分, 包括“家族治理聲明”,說明他們為什麼做這些,以及最後關於家族後代如何對家族憲章修改的規定。整個過程必須穿透家族所有的決策領域,包括家族企業、家族慈善機構、家族收藏、不動產、金融資產、信託和投資的監督、分配協議等。這個過程本身使得家族成員在憲章起草結束時,擁有高度的參與認同感 。
家族治理基本規範是家族成員的書面共識,乃家族和家族企業為未來子孫後代延續家族精神、文化及藉以團結發展的依據基礎。家族基本規範可以進一步延展制定家族憲章、家族信條、家族協議、家族宣言等 。
家族治理基本規範引導現在及未來的家族成員共同遵循家族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一家之主或家族企業的領導人須勇於承擔責任,當然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需要,善盡社會責任,合乎基本道德準則,作為建立可傳承的和諧家族及可持續發展的家族憲章等家族治理基本法規的基礎。
本文經方燕玲會計師同意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