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玲會計師專欄
根據美國基金會中心的數據顯示,最富有的美國人中,有四分之三擁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耳熟能詳的有卡內基基金會、洛克斐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比爾&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等等。
回顧歷史,美國私人基金會成立的一波熱潮要追溯至20世紀初特殊的歷史和社會背景──美國遺產稅開徵和稅制改革,隨後美國政府又開設了贈與稅作為遺產稅的補充,最高稅級的稅率達到了50%。
也就是說,一旦美國富人們把全部身家以遺產的形式留給後代,立刻就會被政府拿走一半的遺產。然而帳面上的錢是不能拿來繳遺產稅的,很多富豪持有公司股份以外的家產根本不夠繳稅,只能變賣公司股份去繳遺產稅。這樣做的後果是,直接削弱了對公司的控制權。
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成立慈善基金會,只要自己願意,便可以把所有的財產都捐到自己成立的慈善基金會中。富豪們發現,慈善基金會是個好的解決平臺,將資產裝入慈善基金會管理,以慈善的名義規避稅收,可謂是「名利雙收」。
美國的慈善基金會不僅可以抵扣所得稅,原本要被政府「拿去一半」的遺產,轉入到慈善基金會中,便可以完美避開遺產稅,讓家族資產保值增值。
也就是說,富豪們活著的時候,不用繳企業所得稅;過世後,不用繳遺產稅。
此外,美國的私人基金會內部章程可以自訂,富豪可以任命其子女們作為基金會的會長行使管理權力,這些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這樣一來,所有資產的流向實際上仍然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裡,外人無權干涉。
基金會成立之後,美國稅法僅有一個約束,就是基金會每年至少拿出5%的淨投資資產用於慈善相關活動,包括對其他慈善機構的捐贈及自己的基金會直接開展慈善活動。以下是慈善基金會運作的三原則:
首先,5%如何計算?假設慈善基金會有100億美元,第一年花掉5%為5億美元,第二年花掉的則是4.75億美元( 95億美元乘於5%),以此類推。如果基金會沒有任何加值項目的話,兩年時間100億美元並不是花掉了10億美元,而是9.75億美元。
其次,慈善基金會是會增值的。富豪們向基金會捐贈的,大多數都是股份而不是現金。例如巴菲特放入基金會的股票本來值50萬美元,一段時間後漲到了500萬美元,這其中的差額就是投資收益。如果自己持有,這部分收益是要大額繳稅的。
最後,慈善基金會每年支出的5%,包括基金會人員的薪資。慈善基金會的日常運作和管理是需要開銷的,而且這個開銷可能會很大。許多美國富豪設立慈善基金會,會讓本人或子女在其中擔任要職並發放薪資,讓他們得以在慈善捐助中學習成長。
另外的附加價值是,常會看到許多美國富豪的後代在哈佛、史丹佛等常春藤大學讀書。當然,他們的確學習優異;錦上添花的是,慈善基金會每年5%的支出可以直接捐贈給常春藤大學,這樣可以給子女預留入讀名校的名額,得以站在成功的起點。
除此外,美國政府為了鼓勵民間慈善,不僅設定了非常低的投資收益稅率,捐贈者還能享受到最高20%的個人稅收抵扣額度(五年內持續有效)。
本文經方燕玲會計師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