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評出2024年度美國最慷慨的25位億萬富豪,截至2023年12月30日,這25位慈善家的累計捐贈總額升至近211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了約7%。 2023年上榜成員新捐贈了近270億美元。捐贈領域包括醫療、科學研究、環境永續性、為低收入提供法律服務等。
為什麼美國富豪如此熱衷於慈善捐贈?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全球有名的高稅負國家,高淨值人士在財富累積和財富傳承過程中,除了要承擔個人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等聯邦稅負外,還要承擔地方政府徵收的各種稅負,履行繁瑣的申報義務。僅簡述如下:
然而,慈善捐贈可以為美國富豪家族帶來稅收利益。為了鼓勵慈善活動和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美國對個人和企業向慈善組織與私人基金會捐贈分別給予了稅收優惠政策。
所得稅抵扣:根據《美國國內稅收法典》(IRC)第1章A分章所得稅部分規定,個人向慈善組織捐贈時,一般情況下,根據捐贈的財產類型和捐贈給的組織類型不同,可分別依捐贈額的20%、30%和50%扣除。企業向慈善組織捐贈時,一般情況下,慈善捐款扣除額不得超過該年度應稅收入的5%,不足扣除的部分可在隨後的五個納稅年度中扣除。
遺產稅抵扣:根據《美國國內稅收法典》第1章B分章遺產稅和贈與稅部分規定,除了豁免額外,可從遺產總額中扣除喪葬費、管理費以及遺產債務(包括某些稅款和慈善捐款)、遺產管理過程中因意外或竊盜造成的損失,以及慈善捐贈、配偶免稅額、合格國內信託、家族企業權益和州遺產稅,從而少繳遺產稅。
贈與稅抵扣:根據《美國國內稅收法典》第1章B分章遺產稅和贈與稅部分,除了終身豁免額和年度豁免額外,第25.2522(a)-1規定若捐贈者在捐贈時為美國公民或居民,可向其「總贈與額」扣除符合條件的捐贈額,從而減少贈與稅的課稅依據。例如向美國政府捐贈的專用於公共目的捐贈;專門為了宗教、慈善、科學、文學或教育目的(包括鼓勵藝術和防止虐待兒童或動物)而組織和運營的特定非營利組織的捐贈,以及一些符合條件的基金會。
慈善捐款背後的重要考量:家族慈善是財富傳承重要的密碼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相較於將全部財富(即100%的財富總額)捐贈出去,贈與稅或遺產稅僅是這部分財富的一部分,最高僅為40%左右,財富家族將大部分財富進行捐贈的背後究竟蘊含怎樣的考量?
幫助家族梳理企業的股權結構,維持股權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回顧美國創業家家族的捐贈史,我們會發現,他們捐贈的大多是企業股權,如洛克斐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蓋茲基金會等。對於後代沒有接班意願的家族來說,透過成立私人基金會並持有家族企業的股權不僅可以避免因繳納贈與稅、所得稅等高額稅費影響家族財富的流動性,還可以避免股權因繼承、婚姻等風險被迫分割。捐贈者及其家族成員在基金會任職,也能為子女及後代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並保障子女的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本網站編輯部根據美國租稅及國外媒體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