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資訊

巴菲特遺產安排的傳承真諦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方燕玲會計師專欄 

沃倫·巴菲特,這位全球最知名的投資者,在94歲高齡時公佈了他對遺產的詳細安排,捐贈其總財富的99.5%給三個個家族慈善基金會,只留0.5%財產給三個子女。這項決策不僅彰顯了他深厚的社會責任感,也反映了他對財富傳遞的獨特理解:「財富應用來推動社會進步,而不是單純為了家族繼承和累積財富。」巴菲特的遺產安排不僅是對其個人財富的妥善處理,也為全球高淨值人士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傳承經驗和啟示。本文將從巴菲特的遺產分配安排和稅務規劃等維度,解析巴菲特如何透過這些安排實現財富運用的本質和家族成員的長遠發展。

財富安排的真諦:子女獨立性、責任感與自由的平衡

在巴菲特最新的財富傳承規劃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對家族財富的分配和他對於子女獨立性的培養。巴菲特的遺囑中對於財富的分配並非只是「金錢」的轉移,而是透過設立多個慈善基金和公益組織,實現社會責任與家族傳承的雙重目標。這項決策的背後,不僅體現了巴菲特的高瞻遠矚,也隱含著他對家族未來的深思:財富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對社會的貢獻。

在子女的遺產分配上,巴菲特設立了信託基金。這些基金將分配給他的子女和親人,不但金額是有限,並且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確保家族成員能夠保持獨立性並且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巴菲特曾公開表示:「我不希望我的子女僅僅依賴父親的財富來生活,他們應該自己去實現個人的夢想和目標,繼承父親的事業和價值。」透過這種安排,巴菲特不僅希望子女繼承財富,更希望他們能夠繼承他的價值觀:「即使在面對巨額財富時,依然要保持獨立、勤奮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事實上,巴菲特的子女們也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巴菲特有三個孩子,蘇茜(Susie)、霍華德(Howard)和皮特(Peter)。蘇茜不僅是一位熱衷公益事業的慈善家,也透過與父親共同參與各類慈善項目,逐步建立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霍華德在家族的投資事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在父親的影響下進入了公共事務和農業領域。小兒子皮特自幼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作曲家,為電影《與狼共舞》配樂並獲得奧斯卡大獎。巴菲特透過這些子女的職業發展,展示了他如何將財富傳承與社會責任感結合,並培養了子女對社會公益的高度關注和責任感。

稅務規劃:如何擴大財富效用,並兼具社會貢獻
除了培養子女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外,巴菲特的遺產規劃還具有深遠的稅務規劃功能。這個安排使巴菲特的財富得以具有社會貢獻的傳承,同時也減少了遺產稅負擔。

在美國,慈善捐贈可以減少遺產稅的繳納,特別是巴菲特透過捐贈股份而非現金的方式,避免了大額遺產稅的支付。以1500億美金的個人財產估算,此方式為巴菲特節省遺產稅超過500億美元。此外,巴菲特也透過家族基金會的設立,將基金會的投資收益納入免稅範疇,有效減少了稅務負擔。

再者,在巴菲特的遺產安排中,他並未直接將財富傳給後代,而是透過基金會的形式來管理。這樣一來,即使財富傳遞給孫輩或更遠的後代,也可以避免直接觸發跨代轉移稅(GST)。透過設立信託和基金會,巴菲特的財富在跨代傳遞時可避免過多的稅務扣除,同時維持財富的持續成長和使用。

財富的傳承,不僅是金錢分配
巴菲特的遺產分配安排蘊含了深刻的家族財富管理哲學。透過對遺產傳承、慈善事業、稅務優惠等方面的精心佈局,巴菲特展示了高淨值家庭如何透過智慧的規劃,實現財富的有效傳承、社會價值的實現及稅務優惠的最大化。

本文經方燕玲會計師授權刊登


文章來源:本文經方燕玲會計師授權同意刊載

其他傳承資訊